“楚天第一路”的智慧蝶变
“楚天第一路”的智慧蝶变
“楚天第一路”的智慧蝶变
在武黄高速改扩建2标段(biāoduàn)试验室,每个构件都有独一无二(dúyīwúèr)的二维码。人民网记者 周恬摄
7月1日,在武黄高速改扩建(gǎikuòjiàn)2标段试验室里,一场交通建设领域的“科技秀”正在上演:ABB机械臂精准(jīngzhǔn)抓取试块送入智能蒸养箱,AGV物流机器人沿着预定轨道穿梭运送样本,每个构件都拥有独一无二的二维码“身份证(shēnfènzhèng)”。这(zhè)一幕,正是湖北(húběi)首条高速公路智慧化改扩建的生动写照。
ABB机械臂精准抓取试块进行(jìnxíng)测试。人民网记者 周恬摄
被称作“楚天第一路”的(de)武黄高速公路于1991年通车,已连续运营30多年。随着日均车流量突破(tūpò)10万辆,远超原(yuǎnchāoyuán)设计通行能力的5倍,2023年湖北交投集团投资69.09亿元启动改扩建工程(gōngchéng)。项目西起鄂州市花湖枢纽,东至华容区庙岭镇,全长37.4公里,按双向八车道(chēdào)标准进行智慧化升级。
“我们以37.4公里为试验场,打造智能建造(jiànzào)的湖北样板。”湖北交投鄂东建设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,项目(xiàngmù)团队将机器人、3D打印、一体化管理平台植入建设全链条,打造智慧交通新场景(chǎngjǐng)。
在试验室,机械臂替代(tìdài)人工搬运试块,智能养护箱自动调节温湿度,数据实时上传云端。“智慧试验室+调度指挥中心(zhōngxīn)”的(de)“一体化平台”管控体系,为整个工程向着“安全、高效、智慧”的目标稳步推进(tuījìn)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武黄改扩建预制梁厂自动生产线。人民网记者 周恬摄(shè)
在生产线,预制(yùzhì)梁厂的自动(zìdòng)布料机精准浇注模具,震动台智能调控频率,自然养生系统根据(gēnjù)气候自动喷淋(pēnlín),码垛机器人将成品叠放整齐,自动捆绑打包。单片梁生产周期缩短30%,用工减少60%,生产成本降低25%。
在施工侧(cè),为36台压路机装备(zhuāngbèi)智能监控终端,实时监控压实度、遍数等关键参数,以图形化色阶图直观展示施工质量。下一步还将应用三维BIM建模技术,实现“像(xiàng)打印纸张(dǎyìnzhǐzhāng)一样铺设路面”,平整度达毫米级。
在(zài)管理端,省内首创高速公路电子档案“单套制”管理,通过建设管理一体化平台,把质检报告、计量支付(zhīfù)等流程嵌入电子签章,使跨部门协作效率提升70%。“以前需要3天跑完的(de)手续,现在在手机上用手指一点(yìdiǎn)即可完成。”
目前,武黄高速改扩建正如火如荼进行(jìnxíng),预计在2025年底将实现全线通车。届时,焕然一新的武黄高速不仅将大幅提升(tíshēng)道路通行能力,缓解既有交通压力,还(hái)将为沿线地区的经济腾飞、区域交流注入全新(quánxīn)动力。(周恬、王勇、王可)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